按所謂給付不能,係指依社會觀念其給付已屬不能者而言,亦即債務人所負之債務不能實現,已無從依債務本旨為給付之意(最高法院94年度台上字第1963號判決意旨參照)。至所謂不完全給付,係指債務人提出之給付,不合債之本旨而言(最高法院93年台上字第42號判決意旨參照),是倘債務人所負之債務仍有實現可能,僅因提出之給付不合債之本旨者,應屬不完全給付所指之範疇,而非給付不能無疑。原告固主張因被告提出之標的物非屬約定無海砂屋之不動產,且海砂屋修補困難,被告之給付已無實現可能云云。然依兩造約定之債之本旨,係以系爭不動產為買賣標的物,並應由被告將系爭不動產移轉登記並交付給原告,是倘系爭不動產並無事實上或法律上之原因,不能移轉登記並交付給原告之情形,則難謂屬給付不能;至系爭不動產之現況,是否符合債之本旨,即有無海砂屋之瑕疵情形,乃屬被告提出之給付有無不完全給付之情形;況系爭不動產經本院送請鑑定,經鑑定結果,系爭不動產之海砂屋情形「現場勘查除浴廁平頂局部有明顯之混凝土剝落及鋼筋鏽蝕外,其他經視界所及範圍並無明顯之混凝土開裂、表層鼓起及鋼筋鏽蝕等損害之現象,顯示系爭不動產管理維修修繕適宜,整體鋼筋鏽蝕情形較不明顯」、「修繕費用複價為1萬4959元」等情,(見隨卷之鑑定報告第8至9頁),顯見系爭不動產尚有修補可能,且修補費用與兩造約定系爭不動產之買賣價金相較,亦非甚鉅,自無原告所稱不能修補而屬給付不能之情形,是原告主張被告有給付不能之情形云云,自與前開說明及事證均有未符,自不可取(臺灣台北地方法院103年度重訴字第418號民事判決)。